English Verion | 江苏大学官网 | 语言文化中心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合作交流
 
 
学科科研
学科设置
学术交流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相关政策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文学院吴晓峰教授等应邀出席王仁堪纪念馆开馆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4-27   浏览次数:

镇江金山公园一泉景区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关注。因为这里新建成的王仁堪纪念馆(王公祠)于2017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王仁堪纪念馆是为纪念晚清状元、镇江知府、循吏王仁堪而建,位于原镇江人民为纪念王仁堪而修建的王公祠旧址——中泠阁二楼。展览馆分三个展厅,在三号展厅的展柜里我校文学院吴晓峰、王勇两位教师所著的《晚清循吏王仁堪文献评注》一书尤其引人注目,这是作为王仁堪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的。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在朝为官时,曾弹劾崇厚与沙俄擅订卖国条约,并谏止朝廷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庆寿等,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被外放为镇江知府,然而,王仁堪不以为意,留下了“圣明无弃材,中外不歧视”的留别诸友诗句,便于次年春到镇江赴任。王仁堪在镇江知府三年任内,以勤廉奉公,实政为民的风节深得民心。王仁堪刚到任即与丹阳县令查文清(著名小说家金庸祖父)一起妥善处理震惊中外的“丹阳教案”,在任期间,又整顿举办慈善事业,兴修渠塘闸坝等水利设施两千余处,抱病作捕蝗议,并奏请调漕米五万斛,救济灾民二十余万,募集资金办牛赈、种树垦荒,消除沿江匪患,办南泠学舍(镇江中学前身)、榛思文社、义塾,疏浚天下第一泉“中泠泉”等,三年任满江苏考绩第一,被擢为苏州知府,镇江百姓遮道泣留。因长期积劳成疾,光绪十九年(1893)到苏州知府任仅三月便溘然病逝。噩耗传来,镇江百姓“士废业,商罢市,野輟耕,无不欷歔流涕”。镇江士绅奏请国史馆立传,并奏请入祀南泠学舍,皆破例恩准。民国间,镇江人民又在中泠阁为王仁堪设位而祭。王仁堪去世后,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忆及王仁堪的感人事迹时写道:“欲操笔而怆惘,不能下者久之。”这也代表了所有镇江人民对王仁堪的深厚感情。时至一百年后的今天,镇江人民仍然没有忘记他。

近五年来,吴晓峰、钱永波等学者纷纷撰文挖掘王仁堪留下的宝贵财富,市委相关部门、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等组织专家学者考察王仁堪给镇江留下的惠政遗迹,出版《晚清循吏王仁堪文献评注》,造访王仁堪故居、王仁堪墓,筹建王仁堪纪念馆等系列发扬王仁堪勤政廉政实政为民精神活动,在镇江市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王仁堪纪念馆建成后,在福建商会捐赠的王仁堪铜像两侧,镇江市前市委书记钱永波先生亲书楹联“为民爱民亲民伟绩丰功垂青史,廉政勤政实政高风亮节启后人”高度概括了王仁堪一生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4月26日上午,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在金山公园芙蓉楼一楼大厅主持召开了简朴的王仁堪纪念馆开馆座谈会,镇江市委、市纪委、市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局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纷纷发言高度评价王仁堪的一生,并对王仁堪纪念馆筹建的过程、意义以及深入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展开研讨。文学院吴晓峰教授从三个方面对王仁堪纪念馆的建设意义进行概括:(一)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风景、新内涵,为民生造福祉;(二)在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廉政文化教育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三)对教师学术研究和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有启发性。王仁堪去世虽然一百多年了,但是作为“丹心为国,实政为民”的好官,其精神魅力至今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精髓的恒久生命力。

QQ图片20170427104238.jpg

 
© Copyright 2016 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文学院 邮编:212013
Tel:0511-88781693 Email:sla@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