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ion | 江苏大学官网 | 语言文化中心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合作交流
 
 
本科教育
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教学成果
教学制度
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教学改革 > 正文
文学院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

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实践及成效

(一)以六位一体链式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教材—课程—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实践—产学结合六位一体的链式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社会认可度不断攀升。2018-2022年毕业生境内外升学率从12.1%提高到23.3%,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有所下降获批本科生大创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42项;获批校级科研立项120项68%以上毕业生被国内政府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学校录用。

(二)深化产学融合,丰富教学资源体系

推动产学合作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地方政府支撑、科研反哺教学、学用有机结合、企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产学各方的资源优势,丰富教材、课程、实习实验、创新训练等,健全专业案例资源库,支撑学生学识专业化与能力多元化协同发展。近几年来,陆续建成了互联网+江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验中心亿间教室可视化云平台、江南运河沿线白蛇传景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申报了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不断地充实实验教学的案例库,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培养理念

以江苏大学“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展和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宽口径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强化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充分提升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引导、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等环节,将立德树人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彰显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国试点高校培养特色。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和支教支边等活动,“嗣音”支教团获团中央表扬,2020和2021年分别有1名同学获校“校长奖学金”和“校长奖章

二、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问题难点及其原因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师比比对教育部的要求还不达标

汉语言文学在广义上包括非师范和师范两个方向,近年来,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方向均成为转专业的热点,两个方向的年级总人数不断增加,在共用一套师资的情况下明显影响了生师比,部分教师教学负担偏重,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年来发展滞后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近几年来无论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还是学科发展都出现了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的困境,教师对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党员教师在系科发展和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仿作用。

(三)一流专业建设亟需加强

虽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但办学时间更长、拥有良好基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却未能成功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使我院成为全校仅有的两个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学院之一。专业建设的显性结果与近年来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的现状完全不匹配,此项工作亟待强化。

三、解决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问题的路径方法

(一)深化与省内对标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流专业师资建设的宝贵经验,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教学团队的交流互动。利用人才引进、招聘名校博士、在职攻博与外派进修等方式全面优化师资结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积极推动现有教师职称晋升和行业兼职,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与行业背景。

(二)汉语言文学系全体党员分别从党性原则、教育服务、理论学习、集体参与、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党员教师之间进行严肃、友善的批评,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带动非党员教师,能够凝神聚力,全力发展专业、学科,做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升汉语言文学系在学院、学校的地位与影响。

(三)重点将已立项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省级一流专业做大做强,在新机遇出现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时抓住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机会。以省教育厅的专业综合评估和教育部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为契机,查找专业短板,以一流专业的建设标准推进专业建设。




 
© Copyright 2016 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文学院 邮编:212013
Tel:0511-88781693 Email:sla@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