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我院邀请英国伦敦理启蒙大学张新生教授进行了一场题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和本土化标准关系初探:以《欧洲汉语能力标准》及英国汉语教学为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任晓霏主持,学院老师、同学及外校同领域学者线上线下共同聆听。
讲座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发展”“《新标准》和现、新汉语水平考试关系”“《欧洲汉语能力标准》和《新标准》”“《新标准》和英国汉语外语教学关系”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发展”这一部分,张教授介绍了3.0版本的汉语等级标准和前两个版本在音节、汉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区别。他强调,我们此前的汉语等级标准并未和欧洲自己的汉语等级标准对接,是相对独立的标准,这样的断层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接着,他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即:汉语语境里的狭义汉语二语教学,非语境或由中方主导的汉语教学,非语境里由外方主导的汉语教学,海外发展悠久并变化的华文教育。不论是哪一种,其主板块均是海外本土汉语教学。也就是说,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群体在海外。
其次,张教授讲述了《新标准》和现、新汉语水平考试关系。在将现行的HSK和《欧框》词汇及级别对应进行比对后,他指出,现有的《汉语等级标准》已经和《欧框》挂钩,这提高了《汉语等级标准》的国际地位。他还重点讲述了《新标准》的实施对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影响。《新标准》和现有《标准》对同一汉语等级的能力描述极其相似,但在量化标准差异巨大。他认为,在《新标准》影响下,“新”汉语考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在一个时期内1-6级维持现状或微调,并向上补充7-9级;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取对HSK要求已普遍提至通过4级等等。同时,虽然《新标准》7-9级超过了《欧框》的最高水平,但在新的汉语水平考试开始实施之后,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第三部分,张教授重点讲述了《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CEFR)的特点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欧框》以使用者为出发点;注重欧洲语境-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欧洲(欧洲公民);强调功能效果-以活动为主/基于行动的“能做”描述;同时是个动态的标准;它是欧洲语言的框架,也是为了在欧洲使用的语言准备的。《欧框》的产生,其对语言能力定义和描述影响巨大。《欧框》的制定具有鲜明的欧洲区域性,与非欧洲语言出现了一定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不适于作为二语的汉语。面对这样的现状,相关人士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欧洲汉语标准:《欧洲汉语能力标准》(《欧标》EBCL)。
最后,他讨论了《新标准》和英国汉语外语教学关系。他指出,在当前欧洲的语言背景下,外语教学政策和状态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如:多语社会和多语能力是欧盟国家的常态;欧盟国家间的语言生活状态和政策不同;各国体制内外语教学都以欧洲语言为主,等等。因此,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学习者能力培养,多语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通文化交际等都是欧洲汉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讲座最后,张教授细致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与会师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