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余红艳教授应邀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师生作“白蛇传传说的跨媒介生产”专题讲座,深度阐释中国经典传说跨媒介叙事与跨媒介生产特质。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院校的百余名师生参与。讲座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吕甍博士主持。
余红艳教授首先从白蛇传传说的影视剧跨媒介生产入手,简要介绍白蛇传传说在电影、电视、戏曲等传统媒介领域得到的关注,以及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并聚焦传说核心景观如金山寺、雷峰塔、断桥等的跨媒介生产,指出景观不单单是传说发生的场景,更是传说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景观参与了传说叙事。跨媒介叙事和生产的“出位之思”是白蛇传传说讲述与传播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超越了传统语言叙事单一媒介的表现性,还通过与其他艺术媒介的合作与共生,孕育出巨大的“杂交能量”。
接着,余红艳教授以白蛇传传说中主要精怪传说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以核心景观变迁作为传说人物演化的驱动力,讨论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为探明传说与景观多维度的互动生产关系提供个案参考。余教授认为从三怪故事到西湖三塔传说,除了经历从故事到传说的转变之外,景观变迁也使得地域文化深度融入传说讲述。伴随着西湖三塔的被毁,三怪传说逐渐消失在传说中,但在西湖三塔重修后三怪传说又再度回归传说,足见景观对于传说叙事的重要导向和依托作用。而在三塔向雷峰塔转移的过程中,一方面传说主人公从三怪转向代表江南水文化特质的白蛇与青鱼,最终演化为以姐妹相称的白蛇与青蛇;另一方面作为西湖佛教景观的雷峰塔也使得白蛇传传说从“道教传说”转化为“佛教传说”,僧人取代道士成为传说核心人物之一,为降蛇高人——金山寺高僧法海正式走进白蛇传传说以及传说叙事空间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景观叙事基础。
最后,余红艳教授指出镇江金山寺被纳入白蛇传传说奠定了传说重要的的宗教叙事基础,同时作为传说核心情节的“水漫金山”也进一步强化了景观对传说的叙事功能,而传说与景观之间跨媒介的生产合作,为传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衍生了从传说到景观再到新的传说的循环生产实践。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前,余红艳教授向大家发出了来一场“传说之旅”的邀请。她以镇江代表性传说如白蛇传传说、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刘备甘露寺招亲传说、梁红玉击鼓抗金传说等为例,提出“镇江:中国传说之城”的城市形象界定,邀请大家前来镇江,走进文化现场,切实感悟中国经典传说的跨媒介叙事与跨媒介生产,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