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受南京市文联邀请,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余红艳教授为南京市文联“第十三期南京文艺家读书班”作题为“高质量文艺与文化景观的跨媒介生产:以经典传说景观叙事为例”的专题讲座。
余红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高质量文艺离不开人民的生活(文艺源于生活)、人民的评价(文艺由人民检验)。人民不是一个同质化的概念,他是生活于特定文化景观之中的落地的群体,高质量文艺与地方文化景观形成了一个互为生产的跨媒介叙事关系,甚至有些高质量文艺的形成、发展演化与地方文化景观息息相关、同构共生。
正是基于这样的文艺发展规律与高质量文艺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余红艳教授以中国经典传说“白蛇传传说”为考察中心,通过阐释传说(非物质文化)与景观(物质文化)之间的互动生产,尝试探讨高质量文艺与文化经典之间的跨媒介叙事。她聚焦“白蛇传传说”在走向经典的过程中与地方文化景观的互动逻辑,通过细致地文献爬梳与深入地田野调查,系统剖析西湖三塔、雷峰塔、金山寺、断桥等景观在传说形成发展中的重要叙事作用,指出正是景观的变迁,带来了传说主题、人物以及宗教的演化与定型。在这过程中,相关文化景观不仅是传说发生的场景,更是传说讲述与传播重要的叙事媒介,景观叙事是中国经典传说研究的重要视角,也是推动“白蛇传传说”走向经典、成为高质量民间文艺的重要叙事力量。
近年来,余红艳教授依托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典传说景观化传承研究”,系统探讨中国经典传说与文化景观互为生产的内在关系,在深化传说学研究的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