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ion | 江苏大学官网 | 语言文化中心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合作交流
 
 
学科科研
学科设置
学术交流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相关政策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熊明辉教授解码“逻辑思路清晰”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5-11-18   浏览次数:

1115日下午,三江楼901B教室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由江苏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增华阁讲坛第121讲在此圆满落幕。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熊明辉莅临,以何谓逻辑思路清晰为题,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逻辑思路清晰”的真正含义以及评估逻辑清晰度的核心原则,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讲座由文学院周渡副院长主持,师生们踊跃参与,现场互动频繁,反响十分热烈。

讲座伊始,熊明辉教授以五个直击核心的“讲逻辑”相关问题破题你认为学术写作中需要讲逻辑吗”“你认为文学艺术创作要讲逻辑吗?”“你认为笑话幽默段子中讲逻辑吗?”“你认为批判性思维需要讲逻辑吗?你认为创新性思维需要讲逻辑吗?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发全场思考,直观揭示了逻辑在当今社会生活、学术研究乃至跨领域实践中的核心价值。随后,他提出了实现逻辑思路清晰需要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可靠、论证要充分、规律要遵守,并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主要围绕“如何明确概念”,从不同角度,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比如结合便民查询网的权威释义,从现代汉语概念层面清晰界定了“逻辑”的基本内涵,同时立足当代学术研究的多元视角,对逻辑的本质、演变及应用边界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既夯实了理论基础,又拓宽了听众的认知维度。

在核心内容分享环节,熊明辉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打破了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壁垒。他以“智能体助教”的开发制作为具象案例,巧妙融合了其主讲的《逻辑学导论》《非形式逻辑》《批创思维导论》等优质线上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实践经验,生动展示了逻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针对讲座核心议题“何谓逻辑思路清晰”,熊教授特别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大语言模型对该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侧重形式逻辑的严谨性,有的偏向非形式逻辑的实用性,有的则兼顾批创思维的批判性。基于这一现象,他进一步阐释了当今逻辑学的应用意义——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清晰的逻辑思路是筛选有效信息、形成独立判断、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明确的专业能力要求:既要夯实逻辑理论基础,又要注重跨学实践,学会用逻辑思维赋能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

考虑到同学们在逻辑学学习中的实际需求,熊明辉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积累,现场推荐了《形式逻辑简明读本》金岳霖等著)、《形式逻辑》苏天辅著等经典书籍,详细说明各本书籍的核心优势与适用场景,为同学们搭建了清晰的学习阶梯。此外,他还从学科本质出发,简要辨析了黑格尔辩证法、胡塞尔现象学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核心差异,明确了逻辑学的学科范围与界限,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相关学科的系统性认知,避免概念混淆。

问答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结合自身学习中的疑惑踊跃提问,现场氛围十分活跃。一位正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同学,就中国文论中的逻辑表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具体探讨了传统文论的意象表达与现代逻辑思维的融合路径;还有同学询问了学术写作中逻辑漏洞的常见类型及规避方法、跨专业学习中逻辑思维的迁移应用等问题。熊明辉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耐心细致地回应了每一个问题,不仅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还对每位同学的探索精神和学术思考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翔实、观点鲜明深刻、案例生动鲜活,既涵盖了逻辑学的基础理论、前沿应用,又兼顾了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学术熏陶。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对逻辑学的核心要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更深刻认识到逻辑学与文学学科的内在互动性——逻辑思维能为文学研究提供严谨的分析工具,而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论证方式也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智慧,同时还明晰了逻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此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提供了一套解决现实疑难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对同学们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Copyright 2016 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文学院 邮编:212013
Tel:0511-88781693 Email:sla@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