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ion | 江苏大学官网 | 语言文化中心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合作交流
 
 
学科科研
学科设置
学术交流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相关政策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院孙凤娟博士、公维军副教授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汉语言文学系孙凤娟博士与硕士生上官冀星合作的研究成果《<红楼梦>运河书写中的戏曲演进与文化记忆》在CSSCI来源期刊《明清小说研究》2025年第2期正式刊发;公维军副教授与硕士生许悦合作的研究成果《图像、文本、禳灾仪式:敦煌文学的生成与阐释发微——<白泽精怪图>究为中心》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敦煌研究》2025年第3期正式刊发。

孙凤娟博士团队的研究认为,曹雪芹以运河文化为底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红楼梦》世界,而《红楼梦》中的戏曲演出场面生动记录着曹氏家族与戏曲文化在运河上的流动与交织。曹氏家族的命运随运河流转沉浮,曹雪芹也凭依运河记忆对运河进行着描绘书写,流诸笔端的便是《红楼梦》对戏曲艺术细节与意蕴的呈现。《红楼梦》中贾府戏曲家班演出活动的筹备与开展,离不开运河这一黄金水道提供的便利,而所唱剧目声腔从重昆山腔到“昆(山腔)弋(阳腔)”兼备的变化,更是活态再现了运河沿岸诸腔竞奏、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传递出运河影响下戏曲传播格局的新变化。《红楼梦》中的运河书写不仅记录了戏曲随运河南来北往、融合发展的历程,也展现出曹雪芹通过文本中的戏曲文化所留下的深厚运河记忆。孙老师是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特聘研究员,该研究既是她主持的2023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大学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公维军副教授团队的研究认为,作为敦煌文学中图像与文本结合的典型代表,《白泽精怪图》本质上是以上古瑞兽白泽为创作灵感、以“厌怪祛魅”为旨归的巫术文献,其有意观照并精细记录着民间对精怪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在“图文卷”中集中呈现的“禳除灾祸”与“预警灾祸”两类内容,是在图腾造像、物老成精等思维模式下,民间主动构建并借助各种非标准意义上的仪式完成的“利我性”俗文学实践展演。事实上,《白泽精怪图》存在本身可被视为一次完整的文学事件,其展演过程透过内容的选取与表述的视觉化,以民间话语为主导勾勒出一个潜在“事实”,即文学源自日常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的仪式,这为深入理解敦煌文学生成及民间仪式传统建构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是公老师在敦煌学、甲骨学相关冷门绝学领域不断探索尝试的跨学科成果之一。

这两项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取得是文学院全体同仁们不断努力践行有组织科研的产出成果,既有助于推动文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又能够有效推动文学院研究生高效培养工作的走深走实。


 
© Copyright 2016 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文学院 邮编:212013
Tel:0511-88781693 Email:sla@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