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大学文学院中外师生前往江苏省兴化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国际学生中国国情和中国农业文化课外教学实践。本次活动依托来华留学生必修课程《中国概况》,以“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探寻千年农耕智慧”为主题,旨在让国际学生走进农业景观,在“希望的田野”中感知中国农业文化和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活动由文学院副院长、民俗学博士余红艳老师带队,文学院研究生孟宇卿、袁婷、白金晨等同学协助策划实施,来自俄罗斯、越南、几内亚、摩洛哥等国的留学生参与了活动。本次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和兴化千垛景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江苏兴化千垛景区景观独特,农田横亘,河道交织,现已获批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国际学生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有一个初步了解,课题组首先在校内进行了《中国概况》课程农业文化主题课堂教学,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和国际学生一同前往兴化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次教学实践主要包括走进传统农业耕作现场和参观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两部分内容。首先,在兴化垛田传统农业耕作现场,兴华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团队成员、原农业农村局丁向方副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垛田的特殊耕作方式及其传承发展情况,鼓励国际学生与当地农民交流互动,聆听农民的故事,感受农民的生活,了解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耕作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当地农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随后,在兴化千垛景区,课题组成员孟宇卿在景区游船上向同学们讲述了兴化垛田的传说故事,介绍了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引导国际学生观察游船两岸的垛田景观,详细说明了垛田所具有的农业及生态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古老的农业系统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不断被传承和创新发展。来自摩洛哥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留学研究生梁佑明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国家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苏阿布—曼苏尔地区阿甘树农林牧复合系统”和阿甘树等代表性农作物。
在教学实践之后,课题组对国际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们纷纷表示参与本次实践教学使他们对中国农业文化,特别是当代农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走进传统农业耕作现场和农业景观、学习农业文化遗产知识、与当地农民文化交流,让他们转变了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原有看法,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农业和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也对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故事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些珍贵的中国乡村记忆回到他们的国家,继续和他们的家人与朋友分享中国农业的美丽故事。
据了解,本次教学实践是余红艳老师主持的2022年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创新项目“涉农高校讲好中国农业故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YHJXCX22-084)、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点)“国际学生中国国情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体系研究”(23LH0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此前,课题组已完成了24节气农业课程、醋文化等微课录制,并在镇江传统村落——华山村进行了民俗文化调研实践与现场教学,为进一步探讨国际学生中国国情课程与实践教学、建构“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教学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